查看原文
其他

阅兵式上的一次意外却成为了经典,最后一个镜头让人热泪盈眶

2017-12-02 央视军事

1984年的阅兵式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,

由几个北京大学的学生“密谋”策划,

偷偷地将一个自制的简陋横幅带到了游行队伍,

却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。


点击观看视频

1984年阅兵式上的一次意外竟成为了经典!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511okf3b5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1984年10月1日,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盛大上演。绚丽的彩车、整齐的方队、威武的坦克,还有首次亮相的洲际导弹,依次从天安门前通过。突然,人群中一阵喧闹,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,高举着“小平您好”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。




这一时刻,对于当时正在北大生物系就读的张志来说是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。横幅是张志和他的同学一起制作的。



从1984年上半年开始,他们就在为国庆游行做准备,主要是走队列和练集体舞。1984年9月30日是最后一次排练,指挥部突然通知,说希望能够更活泼一点,更有大学生的朝气。所以,当时就决定大学生队伍不再用整齐地齐步走,而是手里拿一束花,摇着花束往前走。



晚上同学们一起聚在宿舍里扎花。这时,一个叫常生的北京同学从家里回来提议:“要不要写个标语,但是谁来打这个标语?”接着几个同学附和道:“只要你敢写,我们就敢打。”



他们谈着谈着就把话题引到了邓小平的身上。他们认为,1977恢复了高考他们才有机会进大学,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以后他们才有了新的生活,而这些都与邓小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

最初他们想写的是“小平同志 你好”或者是“邓小平同志 你好”类似这种的标语。标语的制作材料是当时北大学生柳波铺在床上的一个床单,而这个床单幅面宽度大概只够四个字,浓缩来浓缩去就变成了“小平 您好”。



按规定,国庆游行不许私自夹带东西。于是,为了将横幅带进场,他们又开始“密谋”。张志和同学们卸下蚊帐杆将横幅绑在顶端,他们先是在杆子顶端点缀了一些纸花,再在杆上缠满彩带。于是,横幅就被伪装成了一把巨大的花束。由两个个子较矮的同学负责携带,几个高个子的同学将他们团团围住做掩护。



但是这次的秘密行动能否成功,他们并没有把握。横幅能成功的带进去吗?带进去后出了事,谁来负责?他们半开玩笑地说:“谁是共产党员谁就要来负这个责。”



大学生游行队伍的脚步离天安门城楼越来也近,同学们的心里也就愈发的紧张。当走到东华表的时候,他们把标语打开,并面向主席台,希望主席台上可以看见。



围同学发现游行队伍里突然多出来一个标语都变得很兴奋,整个游行队伍就开始有点儿混乱起来。便衣警察遇到这个突发情况也很紧张,开始催促着队伍快速行进。于是,整个队伍就开始跑了起来。在这个过程中标语也就不知道被掉在了哪里。


这个标语在队伍中只是一闪而过,持续了极短的时间,短到很多媒体都还没来得及反应,只有《人民日报》摄影记者王东抓住时机拍下了两张照片。




回到宿舍后,李禹开心地说,打出标语后,他看到小平同志冲他们挥手微笑了。然而,没过多久,一个同学的弟弟打电话来说,他在西单路口看游行时,听两个警察说,北大这帮小子太胆大了。那个同学就建议他们赶紧躲躲。

于是,几个人有的回了家,有的去了亲戚家。



《人民日报》编辑部里,王东这两张“小平您好”的照片被放在桌上。电视直播时,编辑们都看到了这个场景。当时,他们就一起议论,这么好的画面不知道本报的记者拍到了没有。晚上做版时,却都犹豫了。


一版编辑拿起来,又放下了。四版(国庆摄影专版)编辑也将这张照片挑了出来,想了想,也放回去了。他们选了一些中规中矩的照片。“小平您好”这张照片,眼看就要被淘汰了。最后,二版还需要几张照片。“好,就是它了!”当时的二版主编保育钧一眼就看上了“小平您好”这张照片。




1984年10月2日,“小平您好”见报。新华社紧接着也深入采访报道。“小平您好”传遍大江南北,成为那一年最响亮的口号。


它虽然出现时间很短暂,但它却是第一次用最亲切的话语,道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声。自此,它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。


小平,您好!



声明:来源央视军事,资料《国家记忆》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责编:赵瑞交

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@js7tv.cn

欢迎关注央视军事(CCTV-7_Junshi)微信公众平台

猜你喜欢





©央视军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